回忆小时候过年,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东北农村爷爷奶奶家过年。我们三家人, 加上二叔和老叔两家一起在爷爷奶奶家过年。孩子们一起玩,那段时间是难得的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的机会。大家都穿着漂亮的衣服,吃着好吃的零食,但具体玩什么已经记不清了。
吃年夜饭时,家里有个大圆桌,上面摆满了各种鱼肉菜,中间是个烧木炭的铜火锅,大家都吃涮羊肉。爷爷总怕肉不熟,不让我们早早把肉捞出来。大人们喝啤酒,没有精美的酒杯,我记得甚至用的是一次性的塑料杯。
饭后看春晚,用的是那种很小的显像管电视,右侧有很多按键和旋钮。我最喜欢看小品和相声,尤其是赵本山的节目,而对歌舞类节目完全不感兴趣。另一些大人在另一个屋子包饺子,但真正吃饺子的时候,我已经吃饱了,只能象征性地吃几个。
12点时,大家一起倒计时,然后喊“新年快乐”。孩子们找爷爷奶奶拜年,收红包,每人大概100元。这里我有点记不清了,也可能是大年初一早上去拜年。
还有放鞭炮。我过去挺喜欢放鞭炮的,但爷爷奶奶非常担心,因为他看过太多放鞭炮受伤的事,所以不让我们放特别大型的鞭炮,只能放吐球和呲花,在家里的小气窗口放。而窜天猴和二踢脚只能远远看其他孩子玩。长大后,我对放鞭炮的兴趣很快就消失了,现在甚至觉得放鞭炮很吵闹。
红灯笼,家家户户在阳台上都有红灯笼,住平房的在家门口挂红灯笼。最早是中间放蜡烛的,后来改成白炽灯。灯笼的骨架最早是竹丝,后来是铁丝,但外面的红布永远不变。我特别喜欢看灯笼,除夕夜会独自跑去阳台看灯笼,但因为很冷,很快就回屋里了。
等春晚结束,快一点了,我们就该睡觉了。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“守岁”这个说法,挣扎着要熬夜到第二天,但当然挺不了多久就睡了。另一边,大人们一起打麻将会到很晚。我被教育打麻将是不好的游戏,所以到现在我也不会玩麻将。
现在我在路边行走时,偶尔会恍惚觉得自己走在东北农村冬天的野地里。白雪覆盖的大地,密密长着枯黄的高草。隆起的石头在一层白雪下面露出黑色的纹理。冻结的水塘上,露出的灰白冰面透着一丝蓝色。呼吸冰冷的空气让我感到非常熟悉。冷风吹过时,自然地将围巾拉起。中年的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记忆中。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.